欢迎光临温州护国寺,今天是:
本寺动态
佛教新闻
 
当前位置:首页本寺动态
名刹护国寺、唐宋西山窑,都在这一带,温州这个地方,还曾是兵家必争之地

1600年前的一个秋日,苍茫暮色中,永嘉太守谢灵运步出西城门,远眺连峰叠巘,青葱秀丽的西山,心生无数感慨。

步出西城门,遥望城西岑。

连障叠巘崿,青翠杳深沉。

——《晚出西射堂》 谢灵运

谢灵运诗中的“西岑”,指的就是温州古城西郊的西山。

民国时期的护国寺资料照片

西山自古以来为登览胜地,始创于唐贞元元年(785)的名刹护国寺,是浙南著名丛林之一,素有“内有嘉福、天宁,外有护国、太平”的美称。

西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莲花心是温州全城的战略制高点,抗战时期这里是中日两军攻防温州必争之地,日军三次侵占温州均在此爆发激战,莲花心抗战遗址是我市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。

西山见证温州陶瓷业发展,山下有千年前唐宋著名的西山青瓷窑窑址,近代民族企业家吴百亨曾在西山窑古址上,办起西山瓷器厂,上世纪50年代一度成为国内陶瓷业领袖。

随着城市的发展,如今的西山,是温州城市中心难得的闹中取静之所,温州动物园、景山森林公园、雪山饭店等都设在这里。


千年古刹护国寺

西山又名“瓯浦山”、“金丹山”,因位于古城之西而得名。西山是一个总名,它包括雪山、景山、莲花心、外营盘山等大小山头,自北而南,横亘三里多。

护国寺全图

明代,温州民间曾经流传“外有护国、太平,内有嘉福、天宁”的说法。据说这与明代曾任内阁首辅的张璁有关:

当年张阁老在大士门建“张府基”时,嘉靖皇帝赐给他造宅的栋梁,但因嫌梁不粗没有采用。有好事者想陷害张璁,便把此事告到朝廷,皇帝大怒,张阁老向皇帝解释说:我的老家在温州,那里不仅人杰地灵,而且佛事滋盛、寺院林立,“外有护国、太平,内有嘉福、天宁”。我把皇上恩赐的木材建造寺院了,让老百姓领受皇恩浩荡。

传说只是传说,但这句谚语,道出了温州城区当时的四大名刹。而护国寺就是四大名刹中规模最大、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古刹。

唐德宗贞元元年(785),护国寺始建于西山,距今已有1200多年。

◎毗卢塔残件

五代后梁乾化年间(911-913),吴越王钱镠为其母祝寿,在辖境内捐建一百零八座毗卢圣寿宝塔,温州就建在西山护国寺内。

相传这座毗卢塔“塔身时放光彩”,郡人称之为“放光塔”。塔面两边刻有“护国祝延,圣寿宝塔”,右方石柱上刻有“一万人同造,后五百岁有智慧者,重修此塔,相继不绝”等字。这也是护国寺得名的由来。

◎被存放在江心寺时的毗卢塔残件

清道光年间,护国寺一位僧人在寺前莲花池内发现了毗卢塔残件,上世纪50年代被存放在江心寺的大雄宝殿后院。1993年,江心寺方丈木鱼法师撰《毗卢塔誌》并刻石碑,嵌于江心寺院墙上。

◎毗卢塔

2003年5月,护国寺动工重建,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。毗卢塔也回到护国寺,成为镇寺之宝。

护国寺在千年的历史中,曾几经毁建:宋绍兴年间(1131-1162)重建,清顺治间(1644-1661),居士周天镜、同僧全真募资重建。

宋“元丰九先生”之一的许景衡,曾写过一首《游护国寺诗》:

小诗聊记凤山游,仿佛东林水石幽。

已愧高僧与摩刻,更烦诸老数赓酬。

簿书底事长遮眼?林壑何曾肯转头。

会待从公白莲社,杖藜来往亦风流。


钟楼

嘉庆初年,遭遇台风侵袭,护国寺几成废墟。寺僧秀川三次募建,仅得大殿、中殿和前殿大门。道光九年(1829)冬,邑人陈遇春,应秀川之请,又修建了钟楼、东西两廊、左右客堂、僧寮灶房等,并将剥落殆甚的佛像修复一新,至道光十八年(1838)春竣工。

护国寺历代高僧辈出。民国18年,万定、芝峰法师在护国寺创办浙南第一座佛学院“山家讲舍”。后来成为马来西亚佛学院院长的竺摩法师,就是当时“山家讲舍”的高材生。


兵家必争之地莲花心

西山诸峰,逼近市区,有高屋建瓴之势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特别是莲花心,是温州城区的战略制高点。莲花心海拔189米,地势险要,周边山峰状如莲瓣盛开,是攻防温州城必争之锁钥。

◎景山

元末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。清代康熙初年“三藩之乱”,康熙十三年(1674)3月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在福建起兵反清,6月派部下曾养性攻打温州。曾养性部队为攻打温州及清兵进剿,都曾驻兵于西山,还于康熙14年(1675)爆发温州地方史上最激烈的争夺战——西山大战。

康熙13年(1674)11月,清朝授固山贝子福喇塔为“宁海将军”,协同康亲王杰书分兵征剿耿精忠。半年多时间里,清军相继收台州、克乐清,驻兵永嘉上塘。

曾养性闻报,命令强拆民房,在温州西门外江边筑起木城、石城,深沟高垒,企图固守。清军避实就虚,于青田连筏横渡瓯江,东进下冯山,作安营状。而大队人马则由温州府学武生夏声引师过平偃滩、越天长岭,当日进屯温州西山护国寺。曾养性老羞成怒,强令工匠限期铸造各种大炮,分别安放在华盖山大观亭等各制高点,负偶顽抗。

两军相持到次年2月17日晚,曾养性在西山附近设下埋伏。二更时分,闽军大开三角门(来福门)、“倾五邑之兵”,水陆并进,放火烧掉清军的下营。福喇塔用诱敌之计,将闽军斩首2万余级,生擒无数。此后,曾养性龟缩城内,再也不敢出战。康熙15年10月,耿精忠在率部降清。

红十三军起义时,陈文杰、王国桢等以莲花心为据点,建立了党团组织,是当时我党革命据点之一。

◎日本侵占温州城

抗日战争期间,日寇三次侵占温州,也都在此构筑工事,驻扎军队,故有“营盘地”之称。

1944年11月,国军21师62团向莲花心高地发起进攻,激战两天两夜,迫使日军退入温州城内。当时的媒体盛赞这次战役是“中国东南战场斯大林格勒之战”,从此中国东南抗战战场,从守势转入攻势。

◎日军在温州城内用机枪乱杀无辜

1945年5月8日凌晨,国军21师61团占领诸浦北山杨府庙和太平山一带,同国军33师配合,向驻莲花心日军发起攻击,双方对峙1小时,国军伤亡惨重;但日寇也经受重创,不得不退出温州。这次悲壮未捷的反攻战役,在温州人民的抗战史上是辉煌的一页。抗战胜利后,温州军民在松台山顶坪兴筑“陆军暂编三十三师暨地方团队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”,市图书馆馆长梅冷生先生撰写碑文,对莲花心、岷冈等役牺牲将士致以崇高敬意。


千年名窑西山窑

西山又是温州市文物遗址之一,山下有一千多年前唐宋著名的西山青瓷窑窑址。

早在晋代,杜毓《苑赋》就记载:“器择陶拣,出自东瓯”

◎瓯窑(右图为国宝级文物:出土于景山的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)

温州在唐代晚期至北宋初期,瓷器生产又得到了新的发展,西山护国寺岭脚一带是当时温州最大的一处瓷窑,被称为西山窑。

因为陶瓷是水火土的产物,所以古时烧窑,整个窑场也因山而建、缘水而兴。西山窑遗址南从现在的净水起,经雪山、护国、锦山,往北直至双湖的乌岩头,横亘三四里地。

◎瓯窑遗址

1960年6月间,这里曾发现大量的瓷器,有碗、瓶、壶、罐、钵、盆、碟、盘、洗、粉盒、水盂、灯盏、碗托、熏炉等。釉色青灰,光泽透明。

西山窑烧制的瓷器以品种繁多、制作精湛和釉彩淡雅晶莹而负盛名,它不仅继承了两晋缥瓷的优良传统,而且在造型、纹饰上吸取了浙江越窑秘色瓷的许多特点,足与当时著名的越窑瓷相媲美。

明代开始,江西景德镇彩瓷兴起,乃逐渐衰落。

◎20世纪50年代初西山陶瓷厂鸟瞰图

到了近代,著名民族企业家吴百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,在西山窑古址上,办起了西山瓷器厂,重振陶瓷工业。

新中国成立后,西山陶瓷厂变身温州地砖厂、面砖厂、日用陶器厂等。温州面砖厂一度跻身全国五大建筑陶瓷厂之一,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陶瓷的发祥地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全部采用温州西山牌面砖。1954年,温州面砖厂生产的“西山牌”釉面砖在香港注册;1981年,西山牌釉面砖获得质量第一,一度在香港是内地唯一的免检产品。

参考资料:

《西山》 陈宣崇

《大观亭大炮与三藩之乱》 欣隆

《温州西山: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》陶城报

《千年古刹护国寺记》温州旅游体验师陈国胜

《千年古址西山窑》 函之

来源:温州三十六坊


 
 
【注意】护国寺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模仿风格或建立镜像网站
【声明】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供浏览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,用于商业出版的内容
所引发的版权、署名权的异议及纠纷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其他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和本网站联系。
Copyright @ 2005-2012 All Right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