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温州护国寺,今天是:
般若之门
佛法入门
讲经说法
佛法问答
高僧列传
认识佛陀
 
当前位置:首页佛法入门
佛法故事

活在当下

 

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,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,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,一天,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,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,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: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,依经典的记载,常以香花供佛者,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。

信徒非常欢喜回答道:这是应该的,我每天来寺礼佛时,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,但回到家中,心就烦乱了,我们一个家庭主妇,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?

无德禅师反问道:你以鲜花献佛,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,我现在问你,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?

信徒答道: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,莫过于每天换水,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,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,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,就容易凋谢!

无德禅师道: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,其道理也是一样,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,我们就是花,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,变化我们的气质,并且不断的忏悔、检讨、改进陋习、缺点,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。

信徒听后,欢喜作礼感谢说道:谢谢禅师的开示,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,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,享受晨钟暮鼓,菩提梵唱的宁静。

无德禅师道:你的呼吸便是梵唱,脉博跳动就是钟鼓,身体便是庙宇,两耳就是菩提,无处不是宁静,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?

古德说:热闹场中作道场,宁静,只要自己息下妄缘,抛开杂念,那里不可宁静呢!深山古寺,如果自己妄想不除,就算住在深山古寺,一样无法修持,禅者重视当下,何必明天呢?参禅何须山水地,灭却心头火亦凉。即此之谓也。

 

灵活处世

无德禅师一向在各处云游行脚。一天,来到佛光禅师处。佛光禅师对他说:“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师,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?”

无德禅师无可奈何的答:究竟那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?

佛光禅师道: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,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。

无德禅师说:我骑了三十年马,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下来。

无德禅师在佛光禅师处住下来,一天,有一学僧问道:离开佛教义学,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。

无德禅师告诉他道: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了。

学僧刚要礼拜,无德禅师说:你问得很好,你问得很好。

学僧道:我本想请教禅师,可是...

无德禅师道:我今天不回答。

学僧问: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如何呢?

无德禅师答道: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。

学僧问: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?

无德禅师说:我不告诉你。

学僧不满的责问说: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?

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的答道:这就是我的家风。

学僧更是认真的责问道: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?

无德禅师说:打坐!

学僧更顶撞道: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?

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。

学僧终于省悟。

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报告说道:当行脚的时候行脚,当隐居的时候隐居,我现在已找到隐居的地方!

自古以来的禅僧,有的行脚云水,有的陆沈隐居,有的躲藏盛名之累,入山惟恐不深,有的接待十方,等待有缘的传灯之人。究竟怎么做才是禅僧真正的生活行止呢?正如无德禅师说:当行脚的时候行脚,当隐藏的时候隐藏。做人处世不也应该这样吗?

 

无分别心

道吾禅师和云岩禅师是师兄弟,都在药山禅师的座下参修。

有一天,道吾禅师问云岩禅师: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,请问你,那一个眼睛是正眼呢?

云岩禅师反问:如同你晚上睡觉,枕头掉到地上时,你没睁开眼睛,手往地上一抓就抓起来了。请问你,问用甚么眼去抓的?

道吾禅师听了之后,说:师兄!我懂了!

你懂甚么?

遍身是眼。

云岩禅师一笑,说:你只懂了八成。

道吾禅师疑惑的问:那应该怎么说呢?

通身是眼。云岩禅师正色的回答。

遍身是眼,这是从分别意识去认知的;通身是眼,这是从无分别的智能上显现的。能够识这一点,我们每个人无不是通身是眼、通身是耳、通身是鼻、通身是舌、通身是身、通身是心,自然也就不会再去心外求法了。所以,一个真正会听的人,要听无声的声音;一个真正会看的人,要看无心的宇宙。心中没有声音,那才是最大的声音,如维摩居士一默如雷。因此,我们不要去追逐心外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所谓见闻觉知无障碍,声香味触常三昧,如鸟空中恁么飞,无取无舍无罣碍。若会应处本无心,始得名为观自在

 
 
【注意】护国寺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模仿风格或建立镜像网站
【声明】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供浏览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,用于商业出版的内容
所引发的版权、署名权的异议及纠纷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其他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和本网站联系。
Copyright @ 2005-2012 All Right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