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温州护国寺,今天是:
般若之门
佛法入门
讲经说法
佛法问答
高僧列传
认识佛陀
 
当前位置:首页佛法入门
佛光偈语

佛光偈语

吃穿住行用,样样不离禅;

伴随你一生,禅道相始终;

在交往之中,依然有禅在;

时时又处处,不离禅之光。

智慧禅心

北宋文豪苏东坡对于禅的修持很有心得,他有几首诗把禅的境界分成3个阶段,说得很好:

第一阶段,是未参禅之前的境界:“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;及至到来无一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”

真正参禅,是另一番境界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;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开悟以后,他又作了一首诗: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;夜来八万四千偈,他日如何举示人?”(意思是世界周遭无不是佛陀示现说法,我们赶紧去领悟、传播都来不及了,哪里有时间去烦恼无明、闭关自了呢?)

最后这首诗,气势尤其磅礴,非常惊人。

一天,圆智证悟禅师去看此庵景元禅师,两人夜里闲谈,证悟禅师举苏东坡的诗,说这是不易达到的境界。

此庵景元禅师不以为然,认为这种说法还没看到路径,哪里能说到了目的地呢。

证悟禅师说:“‘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’假如不是已到了那种境界,如何有这个消息?如何能见道?”

景元禅师说,这只是门外汉而已。证悟禅师就要求景元禅师为他点破。

景元禅师说:“且从这里用心参,或许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处。”

证悟听了以后,茫然一片,整夜深思,无法入睡。不知不觉天亮了,忽闻钟声,恍然大悟,去其疑云。他说:“东坡居士太饶舌,声色关中欲透身。溪若是声山是色,无山无水好愁人。”

他将此偈语奔告景元禅师,景元说:“早向你说他是门外汉嘛!”

禅不是语言能说,也不是文字能写,更不是用心去想的;禅,完全是透过“悟”才能体认。证悟禅师一夜深思,钟声终于撞开混沌的心扉,他和苏东坡的境界就不同了。禅不是知识,是靠自己实证体悟的。

谁的罪过

有一位居士,在江边散步,看到一个船夫将沙滩上的渡舟推向江里,准备载客渡江。此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,这个居士于是一个箭步向前,作礼请示道: 
“请问禅师,刚才船夫将舟推入江时,将江滩上的螃蟹、虾、螺等压死不少,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?还是船佚的罪过?” 
禅师没有考虑,就回答道:“既不是乘客的罪过,也不是船夫的罪过!” 
居士非常不解,怀疑地问道:“两者都没有罪过,那么是谁的罪过呢?” 
禅师两眼圆睁,大声道:“是你的罪过!” 
佛教虽然讲六道众生,但是以人为本,站在人本的立场,真理不能说破,事相有时也不能说破。船佚为了生活赚钱,乘客为了事务搭船,虾蟹为了藏身被压,这是谁的罪过?这不但是两者的罪过,而且这是船佚、乘客、虾蟹三者的罪过,但也不是三者的罪过,因为这三者都是无心,“罪业本空由心造,心若亡时罪亦无”。无心,怎能造罪?纵有罪,也是无心之罪。而这位居士无中生有,妄自分别,难怪禅师要毫不客气的喝斥他:“这是你的罪过”。

所以,禅有时下立一法空诸所有,禅心真理才能现前。

 
 
【注意】护国寺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模仿风格或建立镜像网站
【声明】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内容仅供浏览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,用于商业出版的内容
所引发的版权、署名权的异议及纠纷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其他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和本网站联系。
Copyright @ 2005-2012 All Right Reserved